构建“政府+保险+慈善”防贫共同体 河南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
人民网郑州1月6日电(杨晓娜)近日,伴随着“政府+保险+慈善”保单落地,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为“三类监测对象”6776户18467人筑牢一道返贫“拦水坝”。
此次,是河南保险创新形式,探索构建以政府救助为主导,慈善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政社互动防贫保险共同体,通过保险防贫预警、返贫处置、脱贫保稳,兜牢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卢氏县作为河南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县共有“三类监测对象”(包括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6776户18467人,防止返贫致贫的任务依然很重。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河南省首家保险法人机构,中原农险聚焦建立防止返贫长效机制,多方联动,筑牢返贫“拦水坝”。“该项目将卢氏县监测帮扶对象作为被保险人,将监测帮扶对象因病、因灾、因意外等客观原因导致的生活困难和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监测线差额作为保险责任,将为全县监测帮扶对象提供32.13亿元的返贫风险保障。”中原农险卢氏县营销服务部经理王峰介绍。
据介绍,保险资金由卢氏县政府、卢氏慈善总会、慈善企业共同负担,县政府和县慈善总会共同出资200万元,其中县政府出资60万元,县慈善总会出资140万元,中原农险协调慈善企业捐赠58.54万元。
据中原农险副总经理雷廷军介绍,在监测帮扶对象因病、因灾、因意外等风险保障的基础上,对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低于省定监测线给予补差性兜底保障,同时将慈善保险标的拓展至苹果“保险+期货”项目,保障产业发展风险。此外,拓宽慈善来源,参与慈善会“99公益日”项目,联合县级慈善会、扶贫基金会、期货机构拓宽慈善资金来源,协同中原信托发起慈善信托产品筹集资金。
早在2022年3月,中原农险引入慈善机制开拓减贫资金来源,在柘城县落地全国首单“政府+慈善+保险”的新型防贫保险,此次,是在原有基础上持续对“保险+慈善”项目进行升级。
截至目前,“政府+慈善+保险”的防贫共同体项目在河南省柘城县、卢氏县、宜阳县、浚县、陕州区等5个县区落地,筹集慈善信托、慈善会、金融机构等慈善资金440.38万元,带动财政补贴资金945.27万元,为2.7万户监测帮扶对象提供54.02亿元风险保障。
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
近期,一些治疗新冠的抗病毒药物受到高度关注。与病毒“交战”,真有所谓的“特效药”吗?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突然成为“抢手货”,价格也随之猛涨,公众有必要储备吗?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
“目前,新冠病毒感染的治疗仍然强调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早期抗病毒治疗、早期氧疗、免疫治疗、抗凝治疗等,对于重要的脏器衰竭,如呼吸衰竭等,还要有呼吸支持治疗以及脏器功能的支持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介绍,抗病毒治疗是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抗病毒治疗包括口服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
“但病毒感染应该说没有特效药。有一些针对病毒的,比如能够抑制和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可在病程早期使用。”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介绍,有的药物要求5天以内使用,其实最有效的时间是2天以内。病毒刚进入人体、刚开始复制的时候使用药物干扰病毒的复制,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进而减少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加上自身的抵抗力,就能减少它向重型、危重型发展。
“小分子口服抗病毒药通过直接抑制病毒复制来清除或抑制病毒,减轻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重症风险,最终降低住院和死亡的风险。它的特点是口服,比较方便,在医院、社区、诊所、门诊都可以使用。”王贵强建议,老年人、有基础病的、没有打疫苗的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优先使用,降低重症风险,一般人群感染后使用价值并不大。
童朝晖提醒:“如果病程超过5天,已经进展为重症甚至危重症的时候,这些抗病毒药是没有效果的。”
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当会出现哪些风险?王贵强说,抗病毒药物都有一定副作用,也有药物之间相互作用。
“像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否则就会出现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有些肝肾功能严重损害的病人,有时候要调整剂量,甚至不能使用,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来使用这类抗病毒药。”王贵强说。
“有的群众一听‘特效药’,就给老人备点放在家里,老人就直接使用了,如果没有阅读说明书,风险更高。”童朝晖建议,服用药物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或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近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对此,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因此不建议在家里储备”。(记者 崔兴毅)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